南京鼓楼是怎样的景点?
南京鼓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明城墙内中央的鼓楼岗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旧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也是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于劳作,京师迎王、接诏书、选妃等重大庆典的重要建筑,是明朝京师的重要建筑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官式砖构建筑的代表。
南京鼓楼与南京钟楼相对,明朝时期规模宏大、规格极高,城楼后因遭战火而被毁;清朝时期鼓楼仅剩下城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时曾登临四望,树碑建楼,更名“碑楼”,并保存至今;民国十二年(1923年),被辟为南京鼓楼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形成环岛交通枢纽。
南京鼓楼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成城阙样式,高达9米,红墙巍峙,飞檐迎风,中间有券门三道,贯通前后,上有“畅观阁”题额。上层建筑,分为中殿和东西两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与其他现存十三座明代官式砖构建筑城台相比,明代南京鼓楼城台台底长度较小,台底宽度最小,上部长43.8米,宽22.6米。可能由于南京鼓楼建于黄泥岗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地势,因此可以利用较小的体量创造出平地建筑较大体量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
南京鼓楼有什么主要建筑?
城楼
南京鼓楼现存台座顶上正中三开间重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是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建。上层的木结构殿宇中摆放有大鼓、小鼓、云板、点钟、牙杖四、铜壶滴漏、三眼画角等,用来昼夜报时和迎王、选妃、接诏等,极尽奢华。
城台
城楼下层为城阙式台座,中间并列辟券门3道,前后贯通,供人们行走;台座前壁左、右两端各筑券顶石级台阶一条,供人上下,台面梯空之上各建歇山檐棚顶梯亭一座,以防雨水下注;台座横向正中和偏前各开两口漏窗,用来自然采光和通风。
戒碑
康熙戒碑记载的是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经江宁(南京)返京启程时,目睹数十万江宁民众夹岸送行,各级政府官员着官服在两岸跪送等排场和气势,不悦反忧,他告诫大小政府官员:不能追求享受和做表面文章,应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惩治腐败,弘扬正气,体察百姓的实际困难,做到本分务实,使百姓生活有保障,人心稳定,以不辜负我的期望。次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将“圣谕”刻石,竖碑于鼓楼台座正中,并建楼保护。因碑文内容是皇帝对官员们的告诫,故该碑也被称为“廉碑”。
古亭
鼓楼楼上原有报时用大鼓两面、小鼓24面,但明亡后均散失。二楼平台上有一口“太平大钟”,并镌刻有“吉祥”、“如意”字样。鼓楼顶层上,有一座摆放在玻璃罩中的龙凤塔,是慈禧六十大寿时,地方官员所送礼物。龙凤塔高4米、圆3.5米,六角七级结构,精雕细刻着人物、植物、动物,外镀金铂,金光熠熠。龙凤塔各级都有极精细雕刻的人物或植物、动物画。从下至上,四级为人物,皆为武士出征,三国故事人物等;三级为花鸟,有葵花、天竹、青松、芭蕉、万年青等。花鸟中还有虎豹、蛇虫与之为伍;二层隔离刻有六大骑士,六根亭支架上,凤上龙下,六龙抱柱,六凤呈祥;亭子上部由飞鹤、荷花盖顶。整个亭子,呈现出一幅幅优美图画,造型紧凑协调,生动精美,其雕刻工艺极为精湛,为世人所称赞,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