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能仁寺是怎样的景点?
能仁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庾亮南路,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深红色的山门围墙上,书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唵啮”八个大字。
能仁寺,是江西省九江市三大丛林之首,是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能仁寺旧名承天院。据载始建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唐大历年间重建。
能仁寺,北宋庆历间,南宗南岳法系十二世白云端禅师来院主持。他一面鸠工庀材,扩建殿宇,一面开堂示讲,传灯阐教,一时众如云集,承天院亦声名藉甚。元至正十二年(1352)因战火而毁。
能仁寺,明洪武十二年(1379)又建,弘治二年(1489)改为今名。清咸丰间又毁。现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
寺中的大胜宝塔,是江西省九江市的标志。它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同治三年(1864)又修建。塔高43米,分七层六面,石凿成栱,砖砌牙檐。登高远眺,浔河风光尽收眼底。
能仁寺除了每日暮鼓晨钟外,还组建了佛乐团,拍摄过电视片《天音》。它的佛乐融南、北佛乐为一体,保持了肃穆、淡雅的风格。
九江能仁寺有哪些景观?
双阳桥,据传是宋元佑年间(1086-1093)所建,后来僧人在天王殿迦依泉开凿一长方形放生池,面积240平方米,深3米,池上有三孔石桥一座,石刻雕栏,飞龙走兽,花草卷纹盘刻其上,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每当红日当空,池中出现二个倒影,堪称奇观。
雨穿石,是一块位于大雄宝殿石廓檐下的长高各80厘米、宽50厘米的花岗岩石,呈长方形,长、宽二尺余,高三尺。正面雕有云头花饰,底部有铭文,为北宋庆历三年所凿。上面一漏斗形洞穴,传因久置檐下为雨水滴成,故名。这种雨滴石穿的奇物,是鼓励人们锲而不舍的一面镜子。
诲尔泉,在大雄宝殿的背后,有一口直径为40厘米的小泉,深达10余米,水质清凉甘甜,沁人肺腑,被称为“仙水”。寺内的僧人认为饮此泉水可益智生慧,增进悟性,他们常在住持的带领下来泉边忏悔礼佛,饮水受诲,故名诲尔泉。除此之外,能仁寺还有飞船、铁佛、冰山、雪洞等景观,合称 “八大奇景”。
冰山、雪洞原为两座小山。传说一座能喷冻雨,一座能冒雪花。1931年法国传教士强占寺院东边土地建修道院时被破坏。寺僧搬来两块残石,沿用原来名称,置于铁佛殿院内。
有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以及金刚殿、铁佛殿、左右禅房及藏经楼等古建筑。此外,寺内原有“大胜塔”、“汉阳桥”、“飞来石船”、“雨穿石”、“冰山”、“雪洞”等八景,如今大部遗迹尚存。寺院建筑整体依坡就势,布局显得自然宽宏幽深。
下一篇:最后一页